2021年5月31日星期一

今日的撰稿員遠離水準

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離世,是世界的重大損失。我常想愛恩斯坦如何偉大,科學理論如何高超,對掙扎在飢飽存亡中的貧民,是毫無意義的。只有像袁隆平的糧食科學家,才是他們的教世主活聖人。

偉人離世,無綫電視製作特輯,也是應有之義。只是正式播放前的宣傳片,文稿已概括袁隆平的功績,卻又在末句說究竟袁教授有甚麽貢獻呢?不是令人覺得後語冗贅前言嗎?應該用「了解袁隆平的稻米增產研究之路」,會較恰當。

看了專輯,結語又令人嘀咕。說要把袁教授在稻穗蔭下乘涼的夢想發揚光大。我們只會說把精神、信念、信仰發揚光大。夢想嗎?只宜用實現。

一般人看了這些,沒覺得甚麽,但正是今日中文太任性,只要寫得到,說得出就可以,卻違反了邏輯,相悖了語理,同習慣之弊。

.

.